购买进口仪器、试剂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毕特博生物 www.bitebo.com |
生物谷Bioon.com 上海讯 6月4日,2011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会议在同济大学逸夫楼召开。围绕"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这一主题,演讲嘉宾结合自己研究方向作精彩报告。生物谷通讯员聆听了来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曹谊林教授的“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报告。 曹教授首先总结了目前可用的治疗组织或器官缺损的方法: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组织代用品。其中,第一种方法最为成熟,但是自体移植面积有限,且对被移植部位会造成损害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第二种方法由于供体有限,且易产生免疫排斥同样限制了应用;最后一种新兴技术方法虽然不够成熟,但由于其克服了上述前两种方法的缺陷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曹教授指出,组织工程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体外培养的自体细胞回植体内,由于普通的二维细胞培养法效率很低,需要特殊的三维培养材料。这种三维培养材料很好的模拟了分离出来的细胞在体内的生活环境,所以有效提高了细胞培养的效率。此外,这种材料在细胞长成目的器官或组织后可以自动降解,临床应用价值巨大。不过,早期用于器官代替的细胞选自软骨细胞,这种已经分化的细胞很容易老化,尤其在临床应用领域,需要器官再造的患者往往是老人,细胞活性较低;况且,软骨细胞无分化能力,修复能力有限。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曹教授很早就注意到干细胞在这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来自于曹教授在主攻临床专业阶段存在的一些困惑,曹教授介绍说,自己在接触组织工程以前对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了解甚少,由于这个缺陷使得他在早期的再生医学研究中没有取得成功,在随后国外学习的时间里,曹教授偶然接触到了组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并将微观的分子生物学和相对宏观的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相结合,通过一步步探索,最后利用骨髓干细胞代替原先使用的软骨细胞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兔、猪、狗的器官、组织缺损的实验,还体外再造了耳朵。 曹谊林教授坦言自己十几年的研究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他感觉自己的每一个突破都离最终的临床应用更近一步,正是科技造福人类的魅力激励着他一步步前进。从最初的不成型的材料到体外成型的各种器官、组织,再到体内修复实验的成功,可以感觉到十几年来,曹教授所投身的事业离现实的临床应用越来越近。 相关阅读: 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在同济大学获圆满成功 生物谷专访卫立辛 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官网 2011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讲座与培训部分嘉宾演讲摘要 |
购买进口仪器、试剂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毕特博生物
www.biteb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