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讯

解密活体生物功能的“语言”-揭开美国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快速成长之谜

作者:蒋杰 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 2011-10-09 08:22  浏览次数:
购买进口仪器、试剂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毕特博生物 www.bitebo.com

 

【生物谷|BIOONNEWS 编者按】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动下,基因层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而目光深邃的学者们已注视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大门隆隆打开,生命功能层面的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宠儿。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搭建起从基因结构到功能的桥梁,那必将使生命科学大放异彩。非损伤微测技术就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这项技术出身名门,由5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辛勤工作过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实验室(MBL)的一代科学大师Lional F.Jaffe教授发明。它在1990年时崭露头角,成功测定了单细胞的Ca2+流速。2005年,在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科学院匡廷云院士的鼓励和帮助下,由她的学生,同时也是该领域内专业人士公认的生物非损伤微测技术华人专家-许越先生带到中国,落户北京。它在中国的成长也倍受呵护。中国科学院杨福愉院士将这项不侵入样品、微观尺度测量、灵敏度高、实时动态的测量技术命名为“非损伤微测技术”。匡廷云院士、杨福愉院士、林克椿教授等中国生命科学界的老前辈不辞辛劳出任旭月公司的专家顾问,支持该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同时,旭月公司的技术推广工作也得到了,如武维华院士等年轻一代领军人物的肯定和赞扬。由于,非损伤微测技术极强的实用性,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这项技术也赞赏有加,说“它为植物营养研究提供了武器,对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提供了活体研究的新手段。”

2011年,一项成功运用此技术的研究成果在著名的Science杂志发表,并成为当期封面文章。而此时国内运用该技术成功发表的SCI论文的影响因子总数也已超过85.5,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领域应用此技术的水平已经将世界甩在了后面,这预示着中国非损伤微测技术运用和研究的爆发时代即将来临。同时,该项技术已被写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教程》中。曾经在国内鲜为人知的非损伤微测技术,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青睐。

由于中国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的科学家是其他国家总和的数倍,这不但加速了它在中国本土化的步伐,同时也催生了中国大陆组装生产的非损伤微测系统。而国内组装系统的问世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国在世界非损伤微测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比如,培养了人类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美国普渡大学“生理感知实验室”于2010年就和旭月公司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利用旭月公司,特别是测试中心作为其新型传感器的研发、试用和推广平台。

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从事着非损伤微测技术事业,引发了我的好奇。另外,行业中不少友人也说这个企业比较低调,甚至有些神秘,这更激起我的兴趣,想探询其中的奥秘。我想,从处于一线的年轻骨干开始采访,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骨干都是工程师,各有所长协作强

一进入旭月科技公司,如同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气息。公司的骨干团队都是洋溢着朝气与自信的80后,无论是负责学术部的王文军、法务部的药青、测试中心的郝立华,还是负责市场销售的朱燕苏,以及客服中心的张增凯,他们都有一个经过严格考核而获得的共同的头衔--"非损伤微测技术工程师"。 这样鲜明的团队特色充分体现了公司的高端技术服务的核心理念。

经过采访交流,我发现许越先生让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理念在旭月公司深深扎了根。公司里没有一言堂,没有独断专行,只有发挥员工聪明才智的宽松环境。每一位员工都有充分自由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公司的骨干团队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担当不同部门的领导者,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与财权。更为突出的是,旭月公司的日常工作管理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决策,由三名骨干成员组成的管理小组负责。他们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协作配合,把公司的业务搞得有声有色。

前景无限的技术

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ique,NMT)是一种实时动态活体测定技术。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快捷、新颖的研究手段。

旭月公司学术部主任王文军告诉我:"非损伤微测技术可应用于医学、植物学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今年 4月22日,葡萄牙古尔班基安科学研究所的José A Feijó教授等发现了新的编码质膜上Ca2+通道的基因glr,这篇被选为Science封面的论文就是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Ca2+流速的。(详情参见:Science文章解读:发现了质膜上编码Ca2+通道的新基因glr

国内外运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发表在NaturePNASPlant 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的论文已不在少数。3年来,旭月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合作发表的文章的影响因子总数高达82.284。北京林业大学陈少良教授提及此项技术时赞不绝口,他说,“它(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许多因条件限制而无法达成的夙愿,彻底改进了我们的科研手段,特别是在测试离子和分子的流速方面,它是近乎完美的利器。”(详情参看生物谷专访--陈少良:与"盐"过不去)。

王主任向我介绍了大量的实例,从植物蛋白功能分析、逆境生长和发育研究,到医学方面的骨骼研究、伤口愈合,再到微生物学中菌根化过程的信号转导机制,个个案例如数家珍。王主任原来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学研究,加入旭月公司3年来,协助多名科研人员运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得到的实验结果发表为SCI论文。

谈到非损伤微测技术的意义,王文军介绍说:“首先它推动并加速了国内科研成果的诞生,降低了对科研前期基础的要求,达到人人可用的便捷程度,并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式。”他还具体解释了非损伤微测技术所具有的实时、动态、活体、无标记等特性,说:“这为我们从基因到功能研究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可用于品种筛选,如快速研究植物的逆境反应筛选抗逆能力强的品种、快速测定植物营养吸收能力大小寻找营养高效品种等;还可用于活体功能研究,如研究基因、蛋白在活体中的功能,快速研究激素、药物的调节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创造性地发明了通过检测活体生物对环境有害物质的反应来评估环境的方法;在医学研究中,可用于疾病机理和药物评价等方面。”

获得客户的信任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医院的广泛合作中,公司赢得了良好口碑。测试中心主任郝立华坦言,客户的信任是公司迅速发展的关键。“在201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位教授花了1万多元的运费,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测试材料从陕西杨凌运到北京测试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没有对非损伤微测技术的信赖和对我们旭月公司的信任,他是不会担这份风险的。最后测试的效果非常不错,我们没有辜负客户的信任。”说到客户对公司的信任,郝立华继续道,“公司定期进行测后满意度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客户对我们的满意率达到100%,其中半数以上的客户表示非常满意。对待每一位客户,我们的工程师都耐心地与他们反复深入沟通,答疑解惑,形成客户满意的测试方案,并协助他们顺利完成测试。我们对任何一位客户都尽心尽力。我们把客户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

公共服务--科技报效国家

“公司建立测试中心,就是希望通过公共服务这种形式真正让非损伤微测技术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既要提供最优质服务,也尽可能在经济上减轻客户的负担,这是公司必须肩负的责任。毕竟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研经费水平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客户多节约一点经费就能多开展一些高水平研究工作。”法务部主任药青表示,“不仅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很多单位的精诚合作加快了公司发展的步伐,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对公司开展公共服务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公共服务,这种能够有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模式,已经受到各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药青,这位从高分子材料专业转行到生物信息学的硕士,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非损伤微测技术,经常代表公司到各地举办推介性讲座,但他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却是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小企业,设立法务部并非常态。药青解释说,“公司在起步发展阶段非常重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也积极利用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和市场。另外,有了法务部,我们与客户能更加有效地沟通,使我们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此时,在场的销售部经理朱燕苏也打开了话匣子,“非损伤微测技术的试验设备--非损伤微测系统,过去在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很高,很多科研人员难以承受。为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07年,非损伤微测系统制造商--美国扬格公司就开始尝试在中国大陆组装非损伤微测系统,不久就成功获得产品样机,随即在旭月公司的测试中心投入试运行。经过几年实际运行的检验,系统工作正常,效果良好。如今上市的非损伤微测系统,核心元器件从美国进口后由中国大陆的专业技术工程师进行组装,但其性能不亚于美国的原装系统,已经通过了美国扬格公司严格的产品质量认证。”“借助中国制造业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该系列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与美国原产系统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中国组装产品的价格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无论是旭月公司还是扬格公司都坚持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既要让客户‘用的好’又要让客户‘用的起’。”

技术的明天源于今天的积累和合作

参与非损伤微测系统组装工作的张增凯说:“在技术自身的层面,我们也在不断改进。我们不断地学习并设法利用世界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进一步完善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功能并提高其效率。比如大家熟知的光纤,可以作为非损伤微测系统的信号采集工具。目前的光纤电极的种类还很少,我们正努力和国际国内的单位合作研发新的电极,相信很快就会取得突破”。谈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说,“非损伤微测技术在自身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为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比如与膜片钳技术结合,与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的结合等。”

市场经营之道

“我们的销售模式,与传统的产品销售不一样,我们是以技术推广和协助测试来带动销售。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在销售设备,不如说我们是在推广技术。”郝立华对于这种测试推广技术的模式满是自豪。“我们正在考虑建立更多的服务点,扩大测试服务的影响力。同时非损伤微测系统已经建立起一支完善的经销商队伍,23家经销商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很多客户都可以方便地在本地购买非损伤微测系统产品。”朱燕苏说到。

当我问及非损伤微测系统的未来市场规模时,朱燕苏认为,“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位客户在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服务和产品,早期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植物学家,而现在客户群体正逐步扩展到基础医学、动物学甚至环境科学、金属学等领域,这展示出非损伤微测技术良好的发展趋势。”

 

任何新技术被市场和用户接受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从中国范围看,比如激光共聚焦和膜片钳技术,从进入中国到为市场和客户所接受,均用了超过十多年的时间,而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旭月公司的努力下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在公司发展期间给予的大力支持,要归功于老一辈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与鼎力支持,自然也要归功于公司上下的坚韧不拔和勤奋努力。那么,未来如何让非损伤微测技术为更多人服务?如何使旭月这一品牌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何让非损伤微测技术更直接地为国计民生服务?已经成为摆在旭月公司骨干们面前的新挑战。创始人许越将如何带领着他的团队去迎接这个挑战呢?相信会有不少人对此充满关心与期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文涉及到的人物(采访对象或原始作者)的隐私权,其联系方式暂不公开,读者如果有任何专业上、商业上的交流愿望或咨询需求,请联系生物谷|BIOONNEWS(editor@bioon.com)代为转达。

# # #

关于旭月科技公司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留美归国学子许越先生2005年9月创立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他的努力下,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中国第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水平的非损伤技术工程师,组建了中国乃至世界目前最好的技术骨干团队。公司致力于“非损伤微测技术”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是世界上目前仅有的一家提供商业化“非损伤微测技术”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单位。

详细请点击:http://www.xuyue.net/

关于非损伤微测技术

非损伤微测技术是一种实时、动态的活体测定技术。通过测定进出活体材料的离子和小分子的流速这一指标反映生命活动,是生理功能研究的最佳工具之一。非损伤微测技术与其他活体测定技术有所不同,不受被测材料的限制,无需标记,无需提取样品,就能够获得离子和小分子的空间运动大小和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学者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发表的SCI论文

http://www.xuyue.net/kyr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5&Itemid=67

购买进口仪器、试剂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毕特博生物 www.bitebo.com

所有试剂均用于科研      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10-82015225/400-833-9299 | 传真:010-62015131 | E-mail:info@bitebo.com
京ICP备050285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