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

黄曲霉素及其检测方法综合介绍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食品检测网 发布时间: 2011-01-14 09:17  浏览次数:
购买进口仪器、试剂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毕特博生物 www.bitebo.com

 

一、黄曲霉毒素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十分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1、引起急、慢性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C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1的毒性和致癌性与黄曲霉毒素B1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品,所以其危害性更大。

四、最新政策及国标(含国外一些政策)
    1、自2003年8月1日起,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米、面、油、酱油、醋生产加工的企业,其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小麦粉等5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黄曲霉毒素B1必须检测。
    2、在第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报》中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最新国标:
   (1)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2)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以上两项国标均在2003年8月1日开始实施。
    3、2002年2月4日欧盟决议对从中国进口或委托从中国进口的花生和花生制品实施黄曲霉毒素强制性检测的特殊条件

五、中国及国际上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1、主要国家
    品名中国标准美国标准欧盟
   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核桃、杏仁)≤20μg/kg (ppb)≤20μg/kg
(ppb)≤2、4、5、8、10、
15μg/kg (ppb)
    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20 μg/kg (ppb)≤20μg/kg (ppb)≤2、4、5、8、10、
15μg/kg (ppb)
    大米、其它食用油(香油、菜子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
≤10 μg/kg
   (ppb)≤10μg/kg (ppb)≤2
4μg/kg (ppb)
   其它粮食(麦类、面粉、薯干)、发酵食品(酱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类制品(糕点、饼干、面包、裱花蛋糕)≤5μg/kg(ppb)≤5μg/kg (ppb)不得检出

   牛乳及其制品(消毒牛乳、新鲜生牛乳、全脂牛奶粉、淡炼乳、甜炼乳、奶油)、黄油、新鲜猪组织(肝、肾、血、瘦肉)≤0.5μg/kg (ppb)≤0.5μg/kg (ppb)≤0.05μg/kg (ppb)

    2、其他

   (1)WHO/FAO标准。国际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所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量标准为总量(B1+B2+G1+G2)小于15μg/kg;牛奶中M1的最大允许量为0.5μg/kg
    (2)南非标准。1990颁布了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允许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小于10μg/kg,其中黄曲霉毒素B1小于5μg/kg。

(3)、其他标准。印度标准是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小于30μg/kg;越南和阿根廷的标准为黄曲霉毒素B1小于20μg/kg。

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测定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质谱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剧毒的黄曲霉毒素M1作为标定标准物,对操作人员造成巨大的沾污危险,而且黄曲霉毒素M1标准物质购买十分困难。
    (2)操作过程烦琐、复杂、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3)仪器设备昂贵、笨重、操作复杂,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分析。
    (4)灵敏度较差,重复性很难得到满意结果。

     在上面第四项中提到的最新国标方法“免疫亲和柱法”较好的解决了上面的不足,该种方法可以采用配套的荧光仪进行检测,也可以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解决标准物污染和操作过程繁复等问题。同时该种方法有着较好的权威性和通用性,且为国外多个组织认可,被列为标准方法,如:
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美国农业部联邦谷物检测中心(FGIS)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
美国食品药品行政署(US-FDA)
美国农业部(USDA)
同时在国内被认证的机构: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七、黄曲霉毒素检测 “免疫亲和柱法”方法简介

    为了开发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美国VICAM(维康)公司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OAC、FDA、FGIS、美国农业部等著名大学和政府机构通力合作,发明研制了一系列以单克隆免疫亲和柱为分离手段,用荧光计、紫外灯作为检测工具的分析方法。该项技术有一下特点:
    1、认证机构广泛,通用性强(见第六项)
    2、分析速度快,一个样品只需10-15分钟,其他传统的方法要做到定量分析需要几小时至几天的时间。
    3、灵敏度高,测定范围广泛(0-300ppb),用荧光计可以测定0.1ppb的黄曲霉毒素M1,用HPLC可以检测出10ppt的黄曲霉毒素M1。
    4、采用单克隆免疫技术,可以特效性地将黄曲霉毒素和其他真菌毒素分离出来,分离效率和回收率高,正确性和可靠性强。
    5、仪器轻便容易携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直接读出测试结果,对实验操作人员要求不高,可以在小型实验场所使用。
    6、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和其他真菌毒素标准物来标定,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绝对安全可靠。

八、可以测试的其他真菌毒素
   
该中方法适用广泛,利用同一台仪器和相似的分析方法还可检测出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等。

购买进口仪器、试剂和耗材——就在始于2001年的毕特博生物 www.bitebo.com

所有试剂均用于科研      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10-82015225/400-833-9299 | 传真:010-62015131 | E-mail:info@bitebo.com
京ICP备050285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747